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4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115篇
林业   146篇
农学   163篇
基础科学   102篇
  151篇
综合类   502篇
农作物   69篇
水产渔业   55篇
畜牧兽医   140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7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提高太阳能温差发电装置的热电转换效率,该文设计聚光太阳能温差发电装置,利用槽式抛物面反射聚光镜进行聚光,经集热体转换为热能后提高温差发电器(thermoelectric generator,TEG)热端温度,冷端采用扁平热管作为传热元件,利用水冷散热,增大TEG冷热端温差,提高装置输出功率及热电转换效率。对装置建立能量转换平衡方程,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不同太阳辐射强度对热损失、光热转换效率及热电转换效率的影响。为解决多个热电模块串联在一起,无法使每个模块都工作在最大功率输出状态,从而导致整体输出功率降低的问题,采用集中-分布混合式最大功率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试验结果表明,经过MPPT后装置能很快达到最大功率输出点,且输出功率稳定,运行30 min输出功率增加3.2 W。搭建了装置的性能测试平台,对基于槽式抛物面反射聚光与扁平热管水冷散热的聚光太阳能温差发电装置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冷却水流量的增加装置输出功率得到提高,当冷却水流量达到8 L/min后,输出功率趋于平缓;随着温差的增大装置的最佳匹配负载逐渐增加。装置的全天性能试验表明,试验期间装置最大输出功率为30.1 W,平均输出功率27.8 W,试验期间发出电量222.4 W·h,热电转换效率最大为5.4%,装置最大效率4.1%,该装置在远程传感器供电和微功耗供电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2.
以甘肃省西峰市南小河沟小流域径流场为研究对象,利用BP神经网络对4种植被类型的径流小区(农田、林地、人工草地和天然荒坡)进行了产流产沙量模拟和预测。其模拟产流量的相对误差分别为0.2%~5.7%,0.1%~2.5%,0.7%~2.9%和0.1%~3%;模拟产沙量的相对误差分别为0.1%~3.2%,0.2%~3.1%,0.6%~4.2%和0.2%~2.7%。预测农地、林地、草地和天然荒坡产沙量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11%,14%,-14.6%,18%,产流量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10.9%,27.3%,15%,26.3%。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预测产流产沙的效果较好,对径流小区运用神经网络进行蓄水拦沙指标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3.
莲花湖库区几种主要林型水文功能的分析和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莲花湖库区流域人工林主要林型的降水截持效益、林地和荒草地枯落物层持水性能、土壤层物理性状及其蓄水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松人工林、落叶松人工林和杂木林林冠截留率分别为34.83%,13.05%,19.61%,树干茎流率分别为6.79%,0.58%,4.01%,穿透率分别为58.37%,86.18%,77.66%。兴安落叶松林、红松林、杂木林和荒草地枯落物层最大持水率分别为278.2%,295.3%,260.3%,154.8%。莲花湖库区不同植被类型下枯落物持水能力为红松林最好,荒草地最差。各林型土壤最大蓄水量变化范围为1 838.6-2 186.3t/hm^2,依次为落叶松林〉杂木林〉红松林〉荒草地;从土层厚度来说,土壤入渗速率随土层厚度的下移表现出逐步降低的趋势,即空间特征表现出土层上部〉中部〉下部。以坡面径流观测场为观测手段,分析了4个径流小区产流产沙与降雨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场降雨产流量和产沙量与降雨量和雨强均呈良好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4.
人工植被坡面产流问题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山坡水文学的发展,人工植被坡面产流问题的研究在水文学领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且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分析了人工植被坡面径流的研究现状,并简要论述了坡面产流研究的若干成果及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95.
对州河鲤、德国镜鲤及其F1代正交组和反交组鲤鱼肌肉中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研究,旨在对杂交鲤的营养品质做出科学评估;分析用样品取自鲤鱼背部肌肉。结果表明:F1代正交组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两种亲本鲤鱼,而F1代反交组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F1代正交组;4种鲤鱼肌肉中的粗蛋白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两种亲本鲤鱼的脂肪含量显著高于F1代,两种F1代的脂肪含量无显著性差异;4种鲤鱼肌肉中的总灰分及钙、镁、锌、铁的平均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显示,F1代杂交鲤基本保留了亲本鲤鱼的营养学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96.
赵广娜  石慕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435-19437,19470
[目的]总结冷锋云系的多普勒雷达反射率因子特征。[方法]从反射率因子特征上来研究冷锋云系,利用2002~2007年哈尔滨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总结了冷锋云系的反射率因子特征。[结果]冷锋所产生的云总体上说呈带状,但其间云体有间隙,且强度分布不均匀;多数移动快的冷锋为长而窄的回波带,移动缓慢的冷锋或弱冷锋,则呈宽广的片状或片絮状回波;面积大的冷锋云系通过测站基本都可以分析出径向速度由西北风转为西南风;随着月份的不同,反射率因子特征也有很大的变化。在冬季,冷锋云表现为层状云,反射率因子特征非常弱,一般面积较大,呈片状,但结构松散,回波间有间隙,其中夹杂着几块比较强的回波;在冷锋两侧易产生强度大的对流单体回波,一般会随着整体云带移动,移速、移向基本一致;干冷锋移过时,易局地产生强对流,以对流云为主,回波面积较小,一般从径向速度图中分析不出风向转变,但单体的强度特征明显,一般有"三体散射"、"旁瓣"、"弱回波区"特征,具有超级单体的特征。[结论]该研究为多普勒雷达在黑龙江省监测灾害天气的应用上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7.
通过制定综合选择指数及选育方案,对新育成的苏禽乌骨鸡Ⅰ系和Ⅱ系产蛋性能(开产日龄、开产蛋质量、65周产蛋数、65周平均蛋质量)进行0-5世代的选育,统计每世代各项指标的数据,并利用直线回归方程计算世代增量,分析综合选育效果.结果表明:通过6个世代的选育,除开产蛋质量外其余各指标与世代均存在线性关系,回归方程拟合度较高(P<0.05,P<0.01),世代增量遗传稳定.因此,该选育方案及选择指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8.
用去壁低渗法对大鸭梨与大南果梨F1代18个单株的染色体数目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1株为四倍体(2n=4x=68),占观察总数的5.6%,13株为三倍体(2n=3x=51),占观察总数的22.2%,4株为二倍体(2n=2x=34),占观察总数22.2%,该组合F1代中多倍体出现率为72.8%,说明大鸭梨与大南果梨杂交组合在多倍体育种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9.
[目的]为了研究淮猪新品系的生理特性,加速其开发利用,健全其科学饲养措施。[方法]选取淮猪新品系二世代健康母猪4头,测定其泌乳力。在28 d内,分7次进行泌乳测定,每次测定持续时间24 h,每隔2小时测定每次,测定时以该窝仔猪的前后两次的体重之差记为母猪的该次泌乳量,24 h(12次)测定的泌乳量为该母猪该天的泌乳量。[结果]结果表明:淮猪新品系二世代母猪泌乳量在泌乳期内呈先上升后下降,然后上升并达到最大值的变化趋势;28 d母猪泌乳期总泌乳量为163.24 kg,每头日平均泌乳量为1.458 kg,每天每头母猪泌乳量最高达1.817 kg/d;在12:00~18:00时间段内,淮猪新品系二世代母猪的泌乳量高于其他时间段,且在0.01水平显著高于0:00~6:00和18:00~0:00两个时间段。[结论]该研究为淮猪新品系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0.
白跗平腹小蜂在浙江于4月中下旬自然羽化,10月上旬在第3代马尾松毛虫卵中,11月在柳杉毛虫卵中,以老熟幼虫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开始羽化活动。在自然温度下,用柞蚕剖腹卵繁殖,年发生6~7世代。在林间的年周期活动中,其种群数量分别在5~6月和9~10月出现两次高峰。这和马尾松毛虫、柳杉毛虫、水青蛾、大背天蛾和油茶枯叶蛾等主要森林害虫的卵期吻合。该蜂对它们的抑制力分别是16.55%~22.90%’23.45%,2.63%~5.49%,1.97%和3.00%~7.00%。该蜂在林间的水平扩散距离达32m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